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郴州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资兴市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2年,资兴市政务公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紧扣“三大支撑八项重点”,较好地发挥了以公开促落实、强监管的积极作用。
(一)持续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在政府门户网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公开本级政府及部门、乡镇(街道)信息。28个政府部门及13个乡镇(街道)按照信息公开目录分机构信息、人事信息、政策规范性文件、工作动态、规划计划、财政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等栏目进行了全面公开,该栏目全年共发布信息2478条次。政府网开设了互动交流入口和在线办事入口,政府网群湖南省统一互动交流平台链接了本级政务微信、智慧资兴小程序及资兴市网上信访投诉平台。就26个领域的基层政务公开目录所有内容按季度全部进行了更新。结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清廉大厅”建设,全市各乡镇(街道)持续优化政务公开窗口建设,政务公开载体进一步丰富。
(二)大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力。坚决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责任制,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坚持对上网信息严格执行三审制,确保发布信息内容及时、合法、完整、准确,政府网站全年共发布15770条信息。坚持原创精神,积极通过文件解读关联、图解、音频、漫画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政策,通过会议图解方式解读政府常务会议,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欢迎。坚持优质信息上报制度,全年政务要闻共发布1086条,其中96条被郴州市政府网采用,上稿率在郴州市政府网群中排在前列。建一步完善了市长信箱管理制度和依申请公开管理制度,加大信件督办力度,全年市长信箱共接收229封信件,按时回复率100%。依申请公开网站受理11件次,有效答复率为100%,满意率为100%。
(三)不断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紧扣全市重点工作。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政府信息公开和管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分别开设了三大支撑八项重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营商环境、财政资金和减税降费专栏,围绕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开设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十个民生领域栏目。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建立了涵盖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政务服务等多方面内容的知识库,实行智能化政务公开“一站式”解答。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了“暖冬解民忧”上门评残办证、“一网通办”、工伤预防集中宣传等一系列“面对面”政务公开主题日活动,增强了政务公开的针对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四)切实加大新媒体建设管理。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运维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加强全市政务新媒体规范管理,促进全市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目前资兴市政务新媒体总数为7家,其中微信公众号4家,新浪微博1家,小程序2家,全部纳入了全国政务新媒体系统接受统一监管。同时,各政务新媒体按照统一规划的要求,及时准确发布政府决策信息、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等重点政务信息,积极构建整体联动、同频共振的政务信息传播体系。作为资兴市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主体,共有用户8628人,全年共发送推文356篇,阅读转发再看49005次,为宣传资兴、传递政府声音提供新的载体。
(五)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和会议纪要。按照《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便民惠企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及《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政府各类文件及政策措施进行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对纳入“三统一”(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以及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但未纳入“三统一”管理的政策文件、会议纪要、备忘录等各类政策措施进行集中清理。组织清理各类规范性文件,2022年度继续有效的政府规范性文件133件;废止和失效的政府规范性文件92件,清理结果以规范性文件在资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进行了公布。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规章 |
0 |
0 |
0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38 |
92 |
133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12178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9134 |
||
行政强制 |
2714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5135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 公益 组织 |
法律 服务 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11 |
0 |
0 |
0 |
0 |
0 |
0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8 |
0 |
0 |
0 |
0 |
0 |
8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2 |
0 |
0 |
0 |
0 |
0 |
2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1 |
0 |
0 |
0 |
0 |
0 |
1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11 |
0 |
0 |
0 |
0 |
0 |
11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
8 |
4 |
6 |
1 |
19 |
3 |
0 |
2 |
0 |
5 |
2 |
0 |
0 |
0 |
2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2年我市的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公众期盼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公开主动性、及时性还有待提高,公众获取对热点、焦点问题信息便利度还需加强;二是信息公开方式仍需改进,信息公开的集成度需要继续提高,政策解读形式还需进一步丰富;三是信息公开队伍建设仍需加强。2023年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一)加强领导,拓宽信息公开的维度。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督导各栏目单位健全信息保障常态化管理机制,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务信息,及时更新政府门户网站上的栏目信息,不断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拓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加大政务信息发布力度。
(二)健全机制,提高信息发布的精度。坚持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健全信息资源收集、审核制度,发布的信息资源必须经各单位分管领导审核确定,重要信息必须经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核确定。凡涉密信息一律不在网上发布,严防泄密事件发生。进一步推动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确保网站、政务新媒体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强化管理,提升信息监测的强度。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网站工作人员建设网站、管理网站的能力。建立网站日常巡检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指定专门人员每日检查网站运行情况,做到信息及时更新、问题及时处置,保证网站不间断运行。继续实施“周检测、月监测、季普查、年报告”的监管方式,加强对全市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的监管。建立政府网站专项应急预案,以保证政府网站在事故发生时得到快速、及时处理。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其他需要报告事项。